入行10年,每當被問起為何要當公務員時,總因為理由有如「我要成為海賊王!」般天真爛漫,只好隨便找些藉口搪塞過去;隨著年紀增長,位子越坐越後面,這些年來嚐盡職場冷暖,總會想起一句話:「人在公門好修行」

這條漫漫修道之路,走起來實在讓人窒息,累積了許多宏觀的整體概念以及聚焦於個人的微觀想法,路途中時常質疑自己究竟在修行什麼,因而啟發小弟我逐一記錄下來的動機,看看未來哪天我自己能一一找到解答。


學者治國:學而優則仕?

子曰:「學而優則仕」,「優」可解作優秀,亦可照朱子註釋作「有餘力」,或因如此這麼多政府官員都由學者擔任。然而,「學者治國」沒有對錯之分,也不只是由學者任官這麼簡單。

甚麼?總比推特治國好嗎? 小弟我覺得推特治國很強膩

學者治國涉及的層面比想像中更廣,廣到小弟我都後悔當初應該繼續念書,以學者身分從政搞不好可以把黑名單中的傢伙們踩在腳下!本篇將闡述學者治國之於公務機關,為何與如何影響深遠深到頂到肺。

學者規劃執行細節

公務機關無論是各種委託、大小評鑑或族繁不及備載的案件,審查權大多交由各領域學者專家主導。政策沒方向,好!委託學者研究,工作得精進,好!廣邀學者諮詢,業務要評比,好!聘請學者評鑑,找了學者似乎問題都迎刃而解。但,搞到最後,變成學者評審學者的研究、學者諮詢學者的工作、學者評鑑學者的業務,這到底是誰的工作啊?

不要說小弟沒教大家怎麼找學者背書喔!

令人聞風色變的政府採購法,尤其是讓人半隻腳踏進看守所的巨額工程採購,牽涉甚廣經常採最有利標決標,通常找滿17個評選委員,從廠商評選出最優質的,照理這方法相當有鑑別度。其實,對於投標的大型工程顧問公司來說,這些出席評選的學者們,是不是都有公定的價碼呢?小弟我不知道,也不敢知道。

曾有媒體人做過一位學者50萬價碼的夢,真的只是夢,千萬別當真

※案例

某公務機關被立法機關盯上,要求針對某國際條約,釐清我國如何遵守或執行。S女甫調至新機關即受命負責本工作,主管說這案子涉及國際法、國內法還有跨單位整合,全案先委託學者研究可行作法再說;S女委託的學者們進行第一次工作會議,一陣噓寒問暖之後,主責教授開門見山劈頭就問:「S小姐,那麼對於這個研究,我們成果的該長怎樣,答案要怎麼寫呢?」。

等等,不是因為我不會研究所以請你來研究怎麼你來問我怎麼研究??

※解析

羊毛出在羊身上,公私協力執行公共事務,終究還是得由雙方共同付出,長官之所以是長官,就是每件事都講得很簡單。S女美其名是機關長官與學校教授間的橋樑,其實是兩邊敷衍塞責的苦主。抱怨先放一邊,承辦人終究得比任何人都熟悉負責的工作,尤其委請學者專家的案件,更別好傻好天真的以為委託出去一切就船到橋頭自然直,長官辛苦、教授也辛苦、只有承辦人不能說自己很辛苦。

學者影響政策方向

公務機關預算需經立法機關核定後始得執行,但部分特別預算,大概只要學者專家組成的管理會就可通過,立法機關通常無從置喙,隨便Google「特種基金」四字,便有許多質疑濫用基金預算,「土豪部會」或「小金庫」之相關負面報導。由此可見,學者竟然在政府一定規模的部分預算上,獲得幾近等同民意代表的權力,金錢即是正義(預算部份過於複雜,網誌不多贅述,詳見小弟其他平台文章[尚待排程])。

缺錢的機關就一不小心就被學者牽著鼻子一波帶走

學者除了受聘參加預算相關的管理會外,還有種正式編組的公務機關,依政策數年一聘學者擔任委員,委員被政府機關視為座上賓,根本上被賦予對中央到地方各機關的砲轟免責權,學者在此的角色已非諮詢,而是實質主導機關政策走向;一方面可視為相信專業的賦權,另一方面也是行政機關一種推卸責任的權宜作法。

由學者專家代為決策,不想變強疑有卸責之嫌的行政機關十分常見

※案例

E院G會是為了保障某族群權利,由該領域學者專家組成,而同院G處則是負責G會幕僚工作(按:伺候G會),以彰顯保障某族群工作對我國的重要性;Y男出席G處會議,討論各機關撰寫計畫時,性別影響評估欄位該如何簡化,會上邀請了8位G會委員,半小時可以結束的議題竟然開了五小時,原來是G會委員們連番砲轟高速公路上的駕駛幾乎都是男性,不符合G會追求某族群平等的政策綱領。

工作已經很辛苦了,這種涉及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我們怎麼有答案!?

※解析

學者專家(尤其是受聘擔任公務機關正式職務者)有其義務,提供其專業的見解;如案例內的高速公路駕駛性別比例,G會委員確實有責任追本溯源討論自用車所有人、負責開車的人或是長程交通駕駛大多為男性,是否有其根深蒂固的文化、結構或是經濟原因。但是,會議目的根本不在此,G處作為委員的幕僚(按:伺候G會),應展現風骨,適時引導議題,而非任由委員們發散議題。

但,讓學者專家暢所欲言可是理所當然呢,阻止他們發言的是人才是智障吧!

學者直接負責執政

除了受邀諮詢、聘為委員外,更直接的是擔任政治首長或行政官員。學者專家以專業知識引領公共行政,擔任部會首長、局處首長或是政府要職不在少數,願意從政者對公共領域多有涉獵和關心,國家向前邁進產官學三方缺一不可,由學者專家引導執政,多數傳為一時佳話。

若與過去的自己見面,已經搞不懂到底會是,現在的自己因為過去的自己太天真而扁他,還是現在的自己太窩囊被過去的自己扁了

然而,學者以專業領政,常因突發事故應變不及而全面潰散;遴用執政黨員可落實上行下效,決策又恐缺乏專業判斷、以選舉導向;專業與決策之兩難,實質問題小弟我覺得仍出於常任文官(公務員),面對學者擔任的首長未展現公共管理知能,政治背景的首長又不願提出專業建議,導致進退失據、左右為難。

請容許基哥與歌神為我們來首左右為難

※案例

遙想那位曾任行政院教改會召集人,後任行政院首席科技顧問的諾貝爾獎得主,留下被歷史抨擊的失敗教改與影響職業教育深遠的五年五百億;另在擁有「死亡之握」替身能力的前總統時代,時任的行政院長,以「學者內閣」院士、教授雲集著稱,後因洪仲丘、頂新食安再加上太陽花學運,危機處理失當到下台一鞠躬,都是學者跌落神壇的反例。

小弟曾正面承受過死亡之握的替身攻擊,用盡全力勉強承受住其霸氣

解析

學者出任政府要職相當常見,本文是舉萬中無一的著名案例,公務機關由學者出任的首長、副首長,通常能在專業學識、理想價值和公共管理間取得平衡。但是,若其過於理想性則會不切實際,若其不善公共管理,則扞格文官體制導致危機處理失當;而核心問題之一,仍在文官體系能提供其專業支持,提供實質幕僚建議。

若只是表面上的分憂,文官跟宦官沒有兩樣

結語

學者治國已是政府體制的當然,願意貢獻時間給國家的、願意長期協助政府的,還有賭上一切從政的學者們,出發點必然包含對於公共治理的抱負與期待,而這些理念往往導致學術專業和公共管理失衡的可能。為避免此風險,常任文官應妥善提供專業,協助學者適才適所地發揮其專業知能。

大概就是這類的老界王神感覺

政府治理或公共管理並無必然正確或絕對錯誤,曾有前輩對小弟說:「因為政府擁有極大的權力(一手法律一手稅收),若理念太過先進或試圖劇烈改革,都會讓人民無所適從的感受極大壓力,穩健、妥當並循序漸進的中庸之道才是正道」;體制外的學者基於立場、出自理念或是真的是誤闖叢林,讓國家機器走得太快時,公務員就該證明自己不是每天等嗑鐵飯碗的米蟲,而是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專業文官

米蟲也不想當米蟲,人生目標是可以當肥貓


延伸閱讀

更多小弟我覺得

家裡養了一隻名為廢妻的囂張生物,廢妻物語專欄:
職場沉潛多年的體悟,人在公門好窒息專欄:
吃很少卻總得買單的美味食記,小弟食記專欄:
看完電影不吐不快,小弟影評專欄:
熬夜追美、英、日劇,小弟追劇專欄:
不想出國卻得規劃一切,國外遊記:
天龍人絕對總被迫離開臺北市,國內遊記
老婆很廢就是連婚禮都得自己準備,婚禮歷程:
30餘年的人生體驗,小弟生活專欄:
舞蹈羅曼史,跳舞的意義專欄:

arrow
arrow

    Shor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