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行10年,每當被問起為何要當公務員時,總因為理由有如「我要成為海賊王!」般天真爛漫,只好隨便找些藉口搪塞過去;隨著年紀增長,位子越坐越後面,這些年來嚐盡職場冷暖,總會想起一句話:「人在公門好修行」。
這條漫漫修道之路,走起來實在讓人窒息,累積了許多宏觀的整體概念以及聚焦於個人的微觀想法,路途中時常質疑自己究竟在修行什麼,因而啟發小弟我逐一記錄下來的動機,看看未來哪天我自己能一一找到解答。
劣幣驅良幣總在你我身邊發生
升遷,職場上的哪一個人誰不想升遷?各種手段升遷、靠爸靠母靠關係升遷,能力出類拔萃者也有機會升遷。本篇討論的不是上述的方式,而是只在公家機關才有的世界奇觀:「體制性升遷」。
公務員的升遷方式
公務員由小到大1到14個職等,依「簡薦委制」,可分成簡任官10-14職等、薦任官6-9職等以及委任官1-5職等三個官等,若用高普考來分,高考上榜為6職等、普考上榜是3職等,初考上榜是1職等。
官職等比較表
公務員的升遷就是爬梯比賽,但除了官、職等,還有該死的「職缺」問題;舉例來說,小弟高考考上是薦任六職等,職稱「科員」,就是小弟當時的職缺,透過一些甲甲的考績小弟可以升到薦任七職等科員,但,就七到底了,哭。
「科員」除了聽起來頗廢外,職等最多就職等,不能再多了。想升遷?得卡八職等以上的職缺(正常來說不能直接跳9職等,那是破格任用,但其實也蠻常發生的),還得職缺的主管願意給小弟機會,再經過徵審會等等一堆流程,評比資積分勝出後,就能占到缺囉~~(八職等含以上的職稱有股長、專員、視察、技正、稽核或是編審等望文生不出義的名字)
一個只進不退的世界
一個蘿蔔一個坑,完美詮釋公務員的升遷。整個中華民國政府,上至總統府、下至鄉公所,所有職稱的位子數量都是固定的(如此精準誰還敢說政府效能不彰?),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(總管全政府機關的人事單位)嚴格管制總公務員人數,想升遷就得乖乖等缺空出來,可是離職的人又很少,只能等退休了。
大多數離職者是剛考上的,隨著年資越長,離職機會成本越高
可惡的是,因為升任卻不適任的主管,大家完全拿他沒皮條!一堆爛主管才是導致公家機關成為年輕人夢想墳場的主因,。
公務員如果被調離現職,他的職等也不會變。例如假設臺北市十職等的區長因為幹了很多蠢事被調離現職,他的職等還是十職等( 公務人員任用法第18條第1項3款規定(略以):同官等降調低職等職務,除自願者外,以調任低一職等職務為限,均仍以原職等任用 ),也就是只要臉皮沒很薄,實質上生活還是可以過得很好Der。
再來,一個公務員真的是要幹很多很多很多蠢事,上面的大官才會把他調離現職,因為:
把蠢人搞走要付出的心力>>>>>>>>>把蠢人的工作交給肯做事的人要費的唇舌
蠢人遇到不利的事就突然極端聰明起來,立馬把忘在媽媽子宮裡的腦袋裝回去,開始跟上面的鬥法( 公務人員保障法之類的,工作都沒這麼認真);因此,不適任的公務員最多就是被調離現職(而且不會是降調),那要把他們調去哪裡呢?
調職要去哪?當然是調去升官啊!
調去升官?調去升官!這是個充滿道德瑕疵但能解決問題的完美方案,調走解決現在的問題(不適任),升官解決未來的問題(可能被申訴)。反正...反正...吊離現職然後不要申訴我就好了啊,科科。
向上管理是唯一標準
因此,升官後想不要步步高升都很難,為了避免一開始就升不了官,在此分享基本的職場心法:
向上管理
思考長官在想甚麼、長官想做甚麼,尤其在公家機關因為80%的業務都沒很重要,效率不會影響股價、業績不會增加獎金,80%的決策不會拯救世界,甚至連工作成就感都沒有,既然工作沒啥好管理,那就管理上司吧!
您看看,向上管理這件事都可以出書了呢~
向上管理的第一步是放下 , 放下思考、放下邏輯、放下答案、最後放下自我;第二步是擁抱 , 用微笑取代口水, 擁抱長官心中那個跟自己毫無關聯的想法;最後是高度 , 把長官想做的內化成自己想做的,久而久之,就能在心態上達到「長官的高度」,達到長官的高度,就能思考長官的思考。
騙人布揣摩克洛克達爾的思考也是如此,當然他的結局很悲慘
但是,不要去猜長官在想甚麼,因為長官下決定背後的理由,是猜不到的,只能客觀評估其思維,而不能猜到特定主管的想法;合理評斷主管在不同情境下會做的決策,跳脫身為下屬的身份。但,如此以來,是不是把自己的專業跟良知給出賣了呢?其實不然,被賣掉的是自我、或者說是自大。
試想自己是主管,會重用凡事都有主見的下屬、還是使命必達的下屬呢?理性上當然是前者,但主見都是高見?而且使命必達者不會頂撞自己,再加上功勞歸主管、失敗同仁擔,感性上好像比較想重用呢。
使命必達的下屬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長官都會想要啦
向上管理的精髓,是主管人性的弱點;用人如伯樂的主管當然無需管理,但,一生中能遇到幾個伯樂(小弟11年暫無)?穩健地選擇勝算最高的路,特別注意做自己絕對是高風險,能否高報酬不確定,但被高報仇的機率倒是更高。
伯樂難遇,各何況自己可能也不是千里馬
逆淘汰才是常態
在只升不降的升遷體制中,充斥著專精向上管理的高手,眾人醉心向上管理的結果,便產生只重視搶資源推責任的工作文化。不適任者受提拔,有能者反成異類,連千里馬都宰來吃了,如此劣幣驅逐良幣正是所謂的逆淘汰!
逆淘汰、優秀者被淘汰
小弟我覺得,公家機關逆淘汰的機制是必然,困難的晉升管道、無用的淘汰機制加上難以衡量的工作績效,都是實然的客觀結果;放話要改變體制的勇者只是夢想家,在逆淘汰的環境下脫穎而出,並且仍保持初衷,正面迎戰才是積極的態度,是體制內成功的應然表現。
公務員要做對的事情,不只是用對的方法做事,還要把事情給做對;若以成為有影響力的人為目標,除了把工作做好,更需具備向上管理的能力,自己不輸給只向上管理的人,晉升到更高的位置,給後輩帶來正面的影響,才能真正擊敗逆淘汰,其餘的,都只是逃避的藉口罷了。
更多小弟我覺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