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躺在沙發上不事生產的廢妻,懷孕時宣稱未來小孩的所有疑難雜症,都會說:「去找你爸」!當然,小寶出生後,母愛大爆發又是後話了。
小寶出生3天後入住月子中心,第1週經駐點小兒科醫師初步診斷有斜頸症狀,建議我們儘速安排超音波檢查,原來小寶總歪著頭微笑,是因為右頸肌肉纖維化產生腫塊的緣故。
小寶的脖子右側肌肉有明顯腫塊,因此她都會歪著頭避開斜頸處
小弟我認真檢查按壓小寶的脖子右側,果真有面積很大又很硬的腫塊,我一邊抱著小寶,一邊上網搜尋「新生兒斜頸」的症狀與治療文,新手爸爸好生心疼,不爭氣地流下眼淚。
甚麼是斜頸?
新生兒斜頸症,發生率大約是1%上下。常見的原因是頸部兩側最大塊肌肉「胸鎖乳突肌」發生纖維化,稱之為肌性斜頸症(其他還有骨性斜頸症與眼性斜頸症,但較少見便不贅述);會造成肌肉變短、變硬,導致小寶的頭向該側歪斜。更嚴重的個案,會導致頭型不一、臉頰不對稱,以及高低肩膀的症狀,當以為小寶很可愛的歪著頭,卻是斜頸症造成的。
難怪小寶剛出生時都歪著頭(泣)
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化的原因不可考,可能懷孕期間在子宮內長時間維持一樣的姿勢壓迫而成,或在產道出生時被擠壓;而且大部分斜頸新生兒,是在出生2到3週後症狀才會越趨明顯,提早發現進行復健治療,視嚴重程度大概約2至6個月即可康復。
雖然說提早發現提早治療,但要這麼小的小寶復健,實在於心不忍
在瘋狂搜尋斜頸的資料文章後,各間醫院的衛教資訊都大同小異。有趣的是,網路上媽媽們寫的斜頸治療網誌或貼文,都只分享發現斜頸、開始復健,然後就沒有然後了(因為就好了);甚至跟媽媽朋友們分享,都反應週遭有小孩也在斜頸復健,然後就沒有然後了(因為就好了)。
因此,小弟我決定,要寫篇完整的斜頸治療,讓家中有斜頸新生兒的爸媽安心
確診歷程
出生後3天移至月中,月中駐點小兒科醫師初步評估有斜頸症狀,囑咐護理師安排小寶在嬰兒室一定時間的側睡,第2週護理師通知小寶確定有斜頸,需要至醫院超音波診斷斜頸程度,以利及早開始安排復健。
本來看監視器直播以為側睡是調整頭型,後來被告知是斜頸的關係
上網搜尋小兒斜頸復健,很多媽媽分享小嬰兒在物理治療時,都因不舒服哭得超慘,有些小嬰兒甚至對醫院有反射性恐懼;因此決定帶小寶去高級的禾馨小兒科復健(不用候診、環境舒適,而且專一物理治療師復健),既然經濟還能承受,希望她在舒適環境安心復健。
治療過程會放小兒放鬆音樂、備有濕紙巾跟熱水等,這種復健環境連我都想躺上去了
禾馨小兒科醫師觸診評估斜頸症狀明顯,超音波確認小寶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範圍很大,評估復健最多需要6個月;我們安排每週至禾馨進行物理治療,第一個月是每週去2次,出月中後改成每週1次;物理治療為自費,費用高到小弟我一度想去賣腎。
物理治療師都相當溫柔也專業,一邊把小寶扳成無法理解的角度,一邊細心解釋與示範復健的方法(因為回家我們也要幫小寶復健)
治療初期
跟學跳舞一樣,課後練習才是進步關鍵,除在禾馨物理治療外,治療師建議每天回家幫小寶復健;住在月中時在房間復健,並特地用左手抱她,讓她頭往右轉來看我們,企圖自主使用受傷的胸鎖乳突肌復健。
物理治療時的按壓、扭轉都沒有太大問題,但深層超音波總讓小寶崩潰
在家復健可加速復原,但出月中後實在手忙腳亂,只差沒給她零用錢請她自己乖乖睡覺;因此只有母愛爆發的廢妻每天認真在家幫小寶復健,小弟我很羞恥地成為沒用的老公兼爸爸。
在月中時沒事就會狂幫小寶按壓跟伸展,這麼小一隻也只能硬著頭皮做
小寶滿月、回到家後,開始會趴在我們身上睡覺,而且頭是向右轉趴睡,是自然地轉向斜頸的位置;物理治療師說,只要小寶脖子能不受斜頸的影響而轉動,應該就不會有高低肩、斜視或是大小臉的問題。
趴在身上睡覺好處多多,睡覺本身就是一件好事,還可以同時復健脖子,抱著她補眠也很舒服
治療中期
小寶滿2個月後,物理治療師發現她清醒時也能乖乖配合復健,而且還能夠靈活地轉動脖子,認為小寶在物理上應該大致沒有問題,就待小兒科醫師透過超音波確認結構性的纖維化是否已經復原。
本來復健時小寶若沒睡著就非常難進行,2個月後清醒也能配合復健,實在上帝保佑
小寶滿3個月時,再至小兒科做超音波檢查,結果歷經每週復健的2個月後,肌肉纖維化範圍比剛確診時減少1/3,長寬與深度均有明顯回復,但確如初診時評估,這麼大一塊斜頸恐怕要6個月才會康復,因此安排2個月後再回診,先繼續復健2個月。
雖然期待奇蹟式的迅速康復,但其實能照著醫生起初評估的期程有進展,就已經很好了
配合小寶的成長曲線,物理治療師建議在家可以讓小寶趴著,再吸引她轉頭向旁邊,直接由小寶自己進行斜頸復健,這樣照顧者輕鬆,復健成效反而也會更好。
治療後期
小寶滿3個月第二次回診後,才復健兩週(4次)國內COVID-19疫情變得非常嚴重,在三級警戒之前我們便取消後續在禾馨的復健。同時間小寶越長越好(有點長太好),嘴邊肉完全把脖子遮住,想按也按不到,再加上她的脖子轉動能力驚人,爸媽跟爺爺奶奶都覺得,這種調皮搗蛋的強大活動力,應該自己就在每天復健了吧?
隨著脖子逐漸發育,好奇小寶超愛左右迅速轉頭,看上看下望左望右的,自己復健的成效應該很好
因為疫情,原本滿5個月時要打的卡介苗與五合一疫苗也都暫緩,最後我們安排在小寶滿6個月當天至禾馨看診,除補打疫苗外,一併掛號小兒超音波檢查斜頸狀況;結果超級順利,小寶左右胸鎖乳突肌大小都回到正常值,困擾半年的斜頸終於痊癒囉~~
小寶每次打預防針都只哭扎針的瞬間,是個比爸媽都勇敢的新時代女性
最後的檢查報告,果真如同前兩次看診時醫生的評估,小寶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範圍頗大,需要最多6個月才能痊癒,而今天正剛好是滿第6個月!普天同慶!!
禾馨的檢查報告都可至APP瀏覽,護理師也會主動幫小嬰兒照相上傳,錢是不是花得很值得?
結語
小寶剛出生沒幾天,便獲悉有斜頸症狀,實在是晴天霹靂;雖然很多媽媽朋友安慰,只要是能明確康復的病症都是小事。復健的過程實在是很心疼(對小寶跟錢包都是),尤其深層超音波都讓她嚎啕大哭,居家自行復健也每每心驚膽跳;最重要的,是網路上文章都沒有提到新生兒斜頸的痊癒,小弟我才決定撰寫此篇文章,完整紀錄整個療程。
看著這樣折這麼小的小寶脖子,起初真的是驚恐萬分
COVID-19疫情爆發嚴重打亂所有節奏,從5個月起就沒再為小寶復建,但隨著小寶開始能夠翻身、俯臥、左右快轉頭後,似乎伴隨頸部的成長,斜頸症狀也自然而然的痊癒;經診斷小寶斜頸痊癒後,不只是為小寶健康開心,小弟我同時也為因為疫情沒復健所省下的萬把塊感到欣慰。
果然,小孩子平安就是福。
延伸閱讀
[去找你爸]一分錢一分貨 - Nuna TRIV™嬰兒推車使用心得
更多小弟我覺得